济南各区县大力推行垃圾分类

时间:2020年11月10日 作者:佚名 来源:济南日报

  垃圾扔进去,折现秒到账;垃圾实名制,每袋垃圾都可追根溯源;桶盖手环,垃圾分类小发明实用又贴心……为了让垃圾分类更高效,山东省济南全市各区县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多都想出了很多“妙招”。

  换礼品、换现金,垃圾“变废为宝”

  垃圾也能兑换成生活用品?这不是开玩笑,在济阳区济北街道安大社区就开创了“垃圾兑换”有偿回收新模式,引导和鼓励村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垃圾换成积分,积分再换成生活用品,你看这个月我又换了一袋洗衣粉!”家住安大社区领秀城小区的王大娘开心地说,这已经是她第四次来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了。

  安大社区是济阳区济北街道的纯城市社区,今年年初,安大社区被列为全区第一批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创建工作,安大社区精心策划,大力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将居民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领秀城小区作为试点小区。

  截至目前,安大社区已在领秀城小区设置垃圾分类亭1个,放置垃圾分类桶40个,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小桶480余个。为精准掌握居民垃圾投放情况,社区对每天的垃圾投放量都进行统计。随着垃圾分类理念的逐步深入,统计数据也从最初的二十几个,增加到400多个。如今,垃圾兑换深受居民欢迎,垃圾分类在这里已蔚然成风。

  “安大社区紧邻城市中轴线,是我们济阳区的窗口,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我们必须想在先、做在前,用实际行动擦亮我们的城市名片!”安大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延辉说。

  说出来大家都不信,在历城区郭店街道,垃圾还能变成钱,而且实时到账,这种新颖的模式受到居民的“追捧”。

  在郭店街道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居民学习使用智能回收机。将废品投入回收机后,就会自动计算出废品金额并打到操作者的微信账户。

  “我来扫描试试。”“钱多久能到账?”……现场,智能回收机引来不少人驻足。工作人员忙着为小区居民办理智能回收卡,并现场操作演练,按照投递提示,将废旧纸箱、矿泉水瓶等废品投入回收机后,通过微信扫码登录,回收机上的操作显示屏便显示回收垃圾的种类,包括报纸、纸壳、铝质易拉罐等类型,点击确认投递物品的种类后,屏幕左上方会出现一个二维码,该二维码用于给废品分类。经过称重等一系列操作后,智能回收机自动计算出了所投递废品的金额,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这些钱通常直接打到操作者的微信账户里。

  智能回收箱主要针对可回收物进行先端分类投放。将可回收物分为纸类、塑料、金属三大类进行收集,可以通过免费办卡、手机扫描二维码两种方式进行登录投放。每份垃圾可收到专属二维码,居民将智能箱打印的二维码贴在所扔物品上,投入智能箱中,即时计算该次投递的废品重量和对应环保金,并实时返现到小程序的账户里,轻松实现“变废为宝”。

  设计巧、实名制

  垃圾分类“花样”多

  垃圾分类,有时会给人们带来小小的不便。天桥区北坦街道对垃圾桶动起了心思,为垃圾桶都配上了“便民手环”,群众分类投放垃圾时更顺手、更舒心了。

  “轻轻拉一下手环,垃圾桶盖就打开了,既不会弄脏手,又方便把垃圾投放进去,真是很贴心!”在北坦街道“如意北坦·垃圾分类站”旁,一位居民为分类站精巧贴心的人性化设计竖起了大拇指。

  在北坦街道,配有“便民手环”、分类标识、宣传栏的小亭子格外亮眼,这些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从细节处下足“绣花”功夫,以人性化设计、生动式宣传、简单化操作赢得群众的好评,极大地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引领居民主动形成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

  北坦街道办事处以便民利民为根本宗旨,聚焦垃圾分类设施配备、具体操作中的诸项细节,通过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免费发放厨余垃圾桶等措施,吸引居民主动参与、自觉履行,聚集“垃圾分类”人气,督促辖区群众在投放垃圾的点滴变化中相互学习监督,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行动自觉。

  而先行区为践行垃圾分类活动,在马店社区、冯塘社区两个垃圾分类试点开展了“21天垃圾分类习惯养成行动”,对垃圾进行实名制,每袋垃圾都可以追根溯源,分类正不正确都会在表格上进行记录,效果立竿见影。

  每天清晨6点过后,先行区大桥街道马店社区便开始热闹起来。这是居民扔垃圾的高峰时段,也是社区党员骨干老马和物业工作人员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守候在垃圾桶边,一人拿着登记表,一人戴着环保手套,打开每一户的垃圾袋,检查分类情况。

  为推动“居民自治”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发挥作用,大桥街道和社区充分调动居民当中的党员骨干、楼道长和居民骨干的积极性,成立“袖章”志愿者队伍,在居住社区里推行垃圾分类自治制度。

  这些居民志愿者填补了街道工作人员在早晚高峰劝导之外的空白时段,经常在邻里间开展流动宣传,指导小区里的“身边人”做好垃圾分类,发挥了“居民领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免费发放垃圾桶

  入户宣传送到家

  在章丘区明水街道廉坡村,社区工作人员将家用分类垃圾桶免费送到居民家里,让垃圾分类从“源头”开始。

  在居民张燕家,家中配备的垃圾桶有两个投放口,一绿一灰的垃圾桶上清楚地写明“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配有不同颜色的垃圾袋。

  “每户分发一个分类垃圾桶和若干垃圾袋,用来盛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另外还有一张垃圾分类宣传单,大家拿回家仔细阅读。”7月9日,在廉坡村,社区工作人员边介绍边为签订垃圾分类承诺书的居民发放上述物品。

  据悉,该活动由明水街道联合区分类办组织实施,社区工作人员和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协调分工,认真核对小区居民信息,按户分发,保障全体居民家用分类垃圾桶有序登记领取。社区希望通过免费配发分类垃圾桶,让居民在家中就能便捷、规范地实现垃圾分类。

  居民们纷纷表示:“这个垃圾桶好,扔垃圾方便,也好看,便于清理。”明水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在村里建设一处垃圾分类宣教基地,让居民在家门口便可“边学边玩边做”。同时,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理念,使垃圾分类人人皆知,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达到100%。

  自历下区解放路街道历山路社区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以来,通过设立文华园小区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探索有效推行分类工作的新模式,以点带面、以面推动全覆盖。目前已在辖区内6个居民小区设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亭和相关配套设施,覆盖人群8000余人。

  历山路社区通过氛围营造、入户宣传、开展主题宣教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动员活动,向居民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自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以来,小区居民支持率和参与性都很高。居民刘女士说:“我觉得垃圾分类对于环境保护很有意义,每种垃圾都能变废为宝,我们都支持。”走在小区,垃圾不落地、投放需分类的观念已经深入到许多居民心中。

  社区还配备了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每天定时定点在分类亭开展督导工作,引导居民对生活垃圾正确分类、准确投放,并将居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反馈。辖区内现已基本实现撤桶并点和定点投放,并借助生活垃圾分类驿站的大件垃圾存放点、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垃圾分类宣教四大功能区,实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环节,助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进一步推动辖区内宜居环境建设。

  环境就是民生,宜居才更幸福。历山路社区将进一步引导居民常态化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和居住环境整治,携手各部门和小区物业公司探索共建共享、共管共评机制,助力建设美丽宜居小区。